聽力專欄

  • View More 聽力檢查.png
    聽力專欄

    認識聽力檢查

    想確定是否需要針對聽力損失採取處置,第一件事就是進行聽力檢查。



    測試有不同形式

    根據不同的徵狀,聽力檢查也有不同的方式 - 最常見的兩個部分是純音測試和語言測試。

    純音測試:

    你會戴上耳機,耳機會播放不同頻率的聲音,由小聲逐漸變大聲,一聽見聲音就按下按鈕,藉此得知不同頻率的聽力

    語言測試:

    請你重複單詞或句子,以評估你聽到語音的清晰度。若難以區分 ㄓ、ㄔ、ㄗ、ㄘ 等發音就是有聽力損失的跡象。

    聽力檢查結果可能會以聽力圖的形式向你呈現。
    聽力圖顯示你兩個耳朵的聽力臨界值,即每個頻率能聽到的最小聲音。針對不同頻率的聲音,聽力好壞不同是很常見的。


     

    常見問答:
    Q. 什麼樣的人需要做聽力檢查 ?
    A. 任何出現聽損徵兆的人都應該接受聽力測試,例如聽力困難或理解言語困難。建議 50 歲以上的人或接觸過巨大噪音的人進行聽力測試。

    Q. 聽力檢查要花多久時間?
    A. 因人而異,建議保留 20 到 60 分鐘。

    Q. 聽力檢查會痛嗎?
    A. 不會,聽力測試是完全非侵入性的,只要用耳機聽聲音即可,完全不會痛。
     


     
  • View More 吵雜噪音.png
    聽力專欄

    認識傷害聽力的噪音

    多大聲的噪音是安全的?
    暴露於噪音中可能會對你的聽力造成危害,超過 120 分貝 (dB) 的噪音更會直接對你的耳朵造成傷害。

    這些等級的聲音會導致耳朵疼痛和受傷:


    這些等級的聲音會在 2 到 15 分鐘內導致聽力受傷:

    這些等級的聲音可能會讓你不悅並帶來壓力:

    這些等級的聲音通常不會傷害你的聽力:


    資料來源: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2019)
     
  • View More 男性聽損.png
    聽力專欄

    為什麼男性罹患聽力損失的比例較女性高?

    您知道男性較女性容易遭受聽力損失的困擾嗎?原因並不是出自於生理因素,而是生活型態的影響。

    我們聽力的自然衰退程度會因成年後的各項活動,而隨著減緩或變得更為嚴重。如果被過大的噪音環繞、在吵雜環境下工作、甚至是抽菸這種壞習慣,都可能會影響到您日後的聽力。正因為如此,積極主動地保護您的耳朵是有效預防聽力損失的方法之一。

    不幸的是,有許多人身處過分吵雜環境中卻沒有採用適當的保護措施。過大的噪音可能會漸漸耗損您的聽力最後導致聽力受損。這種情況隨處可見,許多男性發覺他們比女性更常被大聲噪音所環繞。這種差異在工作場所及休閒場合都發生過。

    職業因素

    雖然現代女性已漸漸在各個過往被認為是男性專屬的職場中發光發熱,但仍有特定行業是以男性居多。建築業就是一個例子。由於被重機械、電動設備、槌子等工具所包圍,建築業從業人員經常需要面對過於大聲的噪音危害。經年累月的影響下,可能會造成他們日後的聽力受損。

    在軍中服役的男性比例也遠大於女性,從軍時常需要面對的槍彈聲及叫囂聲,也是工作常態。卡車業的從業人員也需時時受到機械、工程或其他勞力所產生的巨大噪音影響。在這些領域工作的女性面臨一樣程度的聽力損失問題,但以全世界的從業性別比例來說,男性仍占大多數。可想而知,這些男性也有較高的機率患有聽力損失問題,而且通常年紀更輕。

    巨大噪音的興趣

    另一個促成聽損性別差異的是兩性間休閒嗜好的不同。一位女性可能會以繪畫或編織作為培養新興趣的選擇;男性相對的則多選擇較為粗曠的方式來打發時間,像是工作坊、重型機車或槍械活動…等。跟藝術或手工藝不同的是,男性所選擇的這些興趣更容易讓其曝露在巨大的噪音中。

    機車引擎聲、電鑽聲、砲火聲都會對您的聽力造成負面的影響。若時常曝露在這些巨響聲中,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即使是除草機的吵雜作業聲都有可能會損耗您的聽力,特別是如果您常年每週除草的狀況。許多男性都覺得自己在閒暇時經常沉浸在噪音之中,例如賽車、體育競賽或是搖滾演唱會。在這些環境中無法避免噪音的干擾,也讓聽力的保護顯得格外重要。

    然而,許多男性仍選擇不配戴防護耳罩或耳塞。縱使這些裝備可能讓人有點尷尬且顯得不必要,但以長期來看它們可以確實保護您的聽力。

    男性如何預防聽力損失
    為了避免聽力損失,如果常處於噪音環境,建議您購買防噪音耳塞,或可參考頌聆客製化降噪耳膜,保護您的聽力。
    若您對自己的聽覺有所顧慮,或想要鼓勵親朋好友開始留意聽力問題,接受聽力測試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若聽力已經受損,聽力圖也可幫助您了解聽損的程度,您可預約頌聆免費聽力檢查,幫助您了解聽力狀況。
  • View More 聽損人際關係
    聽力專欄

    與聽損一起跨越人際關係的困境

    與聽損一起跨越人際關係的困境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我們與其他人的互動關係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朋友、家人、情侶以及同事,他們佔了我們人生的絕大部分,我們也期望能與他們溝通無礙。以下是協助您面對聽損問題,同時維持社交生活的一些小訣竅。
    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在與人相處之上,朋友與家人是我們幸福以及親密關係的泉源,但是,聽損會對這些關係造成壓力。以下教您幾個方法來克服這些挑戰,甚至因此讓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聽損對人際關係造成的影響



    聽損對於家人以及情侶所帶來的衝擊是一個廣受討論的話題。聽損可能會導致個人的人際關係發生裂痕,尤其是當摯愛的親人無法了解自己所面對的聽損挫折時,更會如此。如此一來,會造成聽損者覺得自己被孤立,進而產生孤獨感。若有家人對於您的聽損問題顯得很遲鈍或冷淡的話,那麼要彌補這些裂痕的第一步,並不是要改變自己,而是去改變他們的看法。您不妨主動提供他們有關聽損的資訊,並且嘗試和他們討論能夠改進的方法。

    當您要求他們重複一次剛才說的話,他們若表現得很不耐煩的話,就務必向他們解釋,這樣的做法對於眼前的狀況不會有任何幫助。您只是想要了解他們說話的內容,卻很難聽清楚。如果他們經常安排到人聲嘈雜的餐廳用餐,可請求他們在可能的情況下為您做些改變。可能更換到其他較安靜的場所,或者去找餐廳裡比較安靜的座位。千萬不要因為勇於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感到愧疚,要盡力去改善自己的聆聽感受。

    如果您與聽損人士共同生活,尤其是配偶,那麼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您改善彼此之間的關係。



    與聽損配偶共同生活



    當婚姻遇上聽損,有時會導致衝突,若是放任聽損不加以診斷或處置,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如果您的配偶有聽損,您可能曾經因為這些事情而感到心情沮喪。音量開得太大聲、叫他時毫無反應,或是全盤否認自己有聽損問題。聽損也可能導致人們容易變得暴躁或情緒低落。但是,這些都不是故意針對您的。請務必要牢記,聽覺問題對他的影響遠大於對您的衝擊,所以您一定要學著去體諒。

    若您覺得已經受不了他的某些聽損困擾,不妨試著找出一個雙贏的解決之道。





    如果他一直漏接電話,不妨調大手機音量,並加入震動功能。


    如果他不介意身體被碰觸,可以用碰觸來引起他的注意,而不是叫他或者對他大喊。


    對於多數聽損人士來說,除非他們面對面,否則根本無法注意到/了解別人。


    如果您會因為對方無法了解您而覺得心情沮喪的話,請試著將話說得清晰,並且尋找其他的溝通方式。





    若您的伴侶不曾接受過聽損診斷,最好是私下跟他提這件事,一起討論您所注意到的各種症狀,以及尋求處置對他會有甚麼好處。若您認為助聽器對他會有幫助的話,也可以請他考慮是否要配戴。切忌逼他當下做決定,或是在別人面前公開質問他的聽損。畢竟,要選擇如何面對自己的聽損是他的決定,不過您還是可以用正向的方式來鼓勵他。




    認識各種聽損症狀



    要對付聽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如果您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聽損問題的話,更是難上加難。聽損的症狀可能會被忽略,或被誤判成其他的問題,所以千萬不可大意。以下是一些聽損最常見的症狀:




    會變得暴躁易怒,通常有許多原因。因為無法了解別人的談話而心情低落、精神疲勞,以及注意力無法集中,這些都會導致暴躁易怒。
    患有聽損的人看起來很像陷入沉思,其實是因為他聽不見您在對他說話。
    精神疲勞是一種常見的聽損症狀,因為要隨時注意重要的聲音而用腦過度所致。
    無法持續對話也是聽損的一種徵兆。視聽損的類型而定,他們可能會聽不到輕音或某些說話聲。
    聽損者會將電視與收音機的聲音調大到超大聲,因為對他們來說,聲音好像被蓋住了。
    社交焦慮以及退縮也很常見,因為聚會與餐廳當中摻雜的噪音通常太過混亂,不容易聽清楚。




    若您懷疑自己或摯愛的親人患有聽損,建議盡早面對問題,不要拖延,越早發現就能越早獲得必要的處置。如果他們對於自己的聽損渾然不知,不妨去了解能幫助他們接受聽損的方法,並且尋求解決之道。例如,一旦接受自己患有聽損之後,他可能比較不會不好意思去要求別人覆述剛才說過的話、話說得大聲一點,或者將背景音樂關小聲。

    配戴助聽器也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法。是否配戴助聽器是一項很重大的決定,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在家人與朋友的壓力下被迫要做出決定。他們的親友或許是出於善意,但這是一個必須慎重考慮的個人抉擇。如果您懷疑自己或者伴侶有聽損問題,那麼做聽力測試是尋求處置的第一步。接著,您就可以了解助聽器的好處了。




    助聽器如何幫助您的人際關係



    對許多人來說,尤其是那些隨著時間逐漸喪失聽力的人,他們非常渴望能用口語進行溝通。儘管會有些差別,但是助聽器能提供他們一個能像以前持續對話的機會。在過去二十年中,助聽器科技已有長足的進步,現在助聽器也能提供前所未有的最自然感受。

    口語溝通是最快而且最有效率的溝通形式,也是多數人偏好的方式。家中有聽力困難成員的人士提到,他們一方面想要持續對話,但是一方面又擔心會被自己摯愛的親人誤解,或者不小心會造成他們的焦慮感。雖然助聽器會需要一段調適期,但是很多配戴它的人都說,在戴了之後會覺得比較不孤單,也比較會與人互動。儘管還有不少人對於助聽器持保留的態度,但是對於一個渴望改善自己社交經驗的人來說,還是很值得一試。

     
  • View More 聽力與平衡.png
    聽力專欄

    你知道嗎?聽力與平衡感息息相關

    你知道嗎?耳朵的功用不僅僅是聽見聲音而已!事實上,它們會與身體的其他系統分工合作,幫助您了解身處空間的相對位置。如果您的平衡感極佳,除了可以輕易保持金雞獨立姿勢之外,跌倒的機率也會較低。但是,平衡感並不是只依靠您的眼睛和大腦!

    許多平衡感不佳的人發現問題出在他們的耳朵上。耳朵若出現平衡問題,會使你感到不穩、搖晃,不停移動。這樣的眩暈感會嚴重影響您走路、站立,甚至坐起來的能力。在我們討論平衡功能障礙及其治療方法之前,必須先了解耳朵在平衡中的角色。

    人體是如何保持平衡?

    我們的平衡系統仰賴於"迷路","迷路"是由內耳的骨骼和組織組成的迷宮。其包含了半規管、耳石器官和耳蝸。耳蝸用於聽覺,半規管則用於平衡。半規管看起來像三個圓形環,每個環負責感應不同類型的動作。一個負責上/下,另一個負責左右,最後一個負責傾斜。當管內的液體流動時,毛細胞會感知到移動並將其傳輸到我們的大腦,幫助我們了解我們正在如何移動,這平衡系統非常靈敏,甚至可以告訴我們是在車內或電梯內移動。

    內耳若出問題會導致平衡也跟著出現問題,例如頭暈、眩暈,甚至噁心。你可能會以為自己在船上,難以保持直立或因站立不動而有暈車感。這些都是嚴重的問題,會影響我們行動和坐起來的能力,暈眩嚴重的人甚至連躺下都會感覺噁心。

    導致平衡出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比較少人知道聽力損失也會導致平衡功能障礙!耳朵中的半規管更是管理聽損者平衡問題的主要角色。




     

    聽力損失會導致平衡功能障礙嗎?

    儘管其中一些徵狀息息相關,甚至有時會同時存在,但是並非所有有平衡功能障礙的人都有聽損,反之亦然。可以知道的是,迷路炎和美尼爾氏症,都會導致聽力損失和平衡功能障礙。

    迷路炎是一種內耳炎,它發生在迷路(內耳的一個結構)變得腫脹和發炎時。這會導致聽力損失、耳鳴、暈眩感和噁心。類似症狀也有可能是前庭神經炎,但前庭神經炎不會有聽力損失症狀。如果只是內耳炎,並不一定會出現聽力損失,除非發展成迷路炎。這些症狀大多時候都可以復原,但若是嚴重發炎,可能會導致永久的損傷。

    美尼爾氏症,又稱為內淋巴水腫,導致迷路的內壓升高。可能有聽力損失、暈眩和耳鳴等症狀。通常,美尼爾氏症只會影響單側,但也有雙側的例外。美尼爾氏症無法治愈,但可以用藥物控制,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容易發作,發作症狀會隨著時間逐漸減輕。


    什麼是平衡功能障礙?

    平衡功能障礙指的是任何會導致失去平衡或暈眩感的症狀。起因可能十分簡單,例如耳部感染或低血壓,也有可能十分嚴重,例如腫瘤或血液不循環。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平衡功能障礙,都不該被輕忽。有平衡功能障礙的人即使站者不動,都覺得自己在旋轉或搖晃。一些患有平衡功能障礙的人表示,他們轉頭時就會感到暈眩,尤其是在起床或轉身的時候。他們可能會不時被絆倒,需要扶牆才能保持平衡,或者發現自己跌坐在地上。平衡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一切取決於導致的原因。

    平衡功能障礙的常見原因有:


    位置性眩暈,或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 (BPPV):由年齡或頭部受傷引起的無害狀況,當脫落的耳石在您的半規管中翻滾時,就會引起暈眩。
    迷路炎:前面解釋過。
    前庭神經炎:沒有聽力損失的迷路炎。
    登陸不適症 (MdDS):許多人長時間待在海中或船上後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您可能會覺得自己仍在海上,上下浮動。有些人甚至在跑步機上長時間跑步後也會遇到這種情況。
    美尼爾氏症:前面解釋過。
    外淋巴廔管:指的是內耳的淋巴液外漏到中耳時的症狀。這可能發生在打噴嚏時、頭部受傷或手術後、感染期間或水肺潛水後。


    平衡功能障礙治療

    平衡功能障礙的治療方式取決於您的病情原因。若是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療,美尼爾氏症則需要其他藥物。患有永久性或無法治療的平衡功能障礙可以採耳朵平衡障礙練習,又被稱為前庭康復療法或 VRT。這些練習有助於使他們的平衡系統降低對某些動作的敏感度,例如彎腰、轉頭和在有圖案的地板上行走等時候,雖然它可能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但可以減少暈眩與防止跌倒。

    這些練習必須正確進行才能產生正面成效,VRT 專家可以幫助您了解更多資訊並協助您完成練習。強烈建議要在有輔導員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練習,他們會適時在您要跌倒時伸出援手,或視情況提高練習強度。

     
  • View More ear.png
    聽力專欄

    耳朵的工作原理

    耳朵的工作原理
    人耳是一個複雜且精密的系統,在聽和處理聲音的能力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外耳到內耳,每個部位合力工作以捕獲聲音振動並將其傳輸到大腦。



    耳朵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外耳

    外耳由耳廓(耳朵的可見部分)和外耳道組成。 耳廓接收聲音,外耳道就像一個漏斗,放大聲波並將它們傳送到耳膜。 當聲波到達耳膜時,它們會引起振動,從而在中耳引發連鎖反應。







    中耳

    鼓膜的另一側連接著一條由三塊小骨頭組成的聽骨鏈。 這些骨頭被稱為錘骨、砧骨和鐙骨,它們一起被稱為聽小骨。 當鼓膜振動時,它會導致聽骨鏈移動,從而放大聲波的振動並將它們從鼓膜傳遞到內耳。







    內耳

    處理聲音的內耳部分稱為耳蝸。 這個蝸牛狀的器官包含數千個稱為毛細胞的特殊細胞,它們將中耳的振動轉化為電子訊號。 然後聽覺神經將這些訊號傳輸到大腦,大腦將聲音解釋為我們聽到的內容。 然後,您的大腦會分析聲學場景以幫助您識別環境音和說話聲。






    常見問題
    Q. 聲音震動如何在內耳中轉為電子訊號 ?
    A. 傳入的聲音振動會導致耳蝸中的液體移動。 這種流體運動導致耳蝸中的毛細胞彎曲,從而產生電子訊號。 這些訊號被傳輸到聽覺神經並發送到大腦,並被理解為聲音。

    Q. 聽覺神經在耳朵內的作用 ?
    A. 聽覺神經將耳蝸產生的電子訊號傳送到大腦,並被理解為聲音。 這使我們能夠感知和認識我們周圍的聲音。

    Q. 當耳朵出現問題時會發生什麼 ?
    A. 耳朵的問題可能會影響耳朵的一個或多個部位,導致聽力喪失、耳鳴、眩暈或其他症狀。這些問題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年齡、長時間暴露於高音量噪音、耳部感染和遺傳等。

    Q. 大腦如何解讀聲音 ?
    A. 大腦透過處理從聽覺神經接收到的電子訊號來解讀聲音。 這些訊號由負責感知不同面向聲音的大腦區域處理(例如音高、音量和位置)。 然後,這些訊息會在負責解讀複雜聲音(例如語音)的進階大腦區域中結合起來。

    Q. 耳朵受損後能自行修復嗎 ?
    A. 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耳朵受損,它可以自行修復。例如,如果是鼓膜穿孔,通常在破裂原因得到治療後,它可以自行癒合。但在其他情況下,如內耳聽力損失,則是永久性的,或需要進行醫療處置。

    Q. 如何保護耳朵避免受到傷害 ?
    A. 我們可以透過避免暴露在大聲的噪音中、必要時佩戴耳罩,以及在出現聽力問題時立即就醫來保護我們的耳朵免受傷害。

    Q. 耳朵能區分不同聲音嗎 ?
    A. 可以,耳朵可以根據聲音的頻率、強度和其他特徵來區分不同的聲音。 這使我們能夠區分不同的話語聲、音符和環境中的其他聲音。

    Q. 耳朵如何適應聲音的變化 ?
    A. 耳朵可以透過調節耳蝸中的毛細胞的敏感度來適應聲音大小的變化。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大聲音提供保護,並增加對輕微聲音的敏感度,以保持在不同環境中的聽力敏感度。這種適應性調整有助於確保我們在不同的聽覺環境中有效地聆聽聲音。

    Q. 什麼是耳鳴? 它與耳朵的工作方式有何關係 ?
    A. 耳鳴是一種在耳中聽到的鈴響或嗡嗡聲,但並不是由外部聲音引起的。它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耳朵受損、聽力損失和長時間暴露於高音量噪音。耳鳴是聽力損失的常見症狀之一。

     
  • View More 聽損示警的八大徵兆.png
    聽力專欄

    聽損示警的八大徵兆

    聽損示警的八大徵兆
    絕大多數的後天聽損案例都是日益嚴重,因此,很多人都是直到自己的生活深受影響,才查覺這些徵兆。以下是聽損的八大示警徵兆,以及為何您絕對不能輕忽它們的理由。

    凡是提到聽損,只要不是天生或者年紀大,通常很容易被忽視。但是,聽損決不是只會發生在嬰兒以及老年人身上—它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而且通常示警的徵兆早在嚴重症狀出現之前就會發生。以下是有關聽損的簡單說明、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以及在治療與預防上您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快速認識聽損
    聽損會以多種形態發生,而且是由耳朵與耳內神經的各種問題所造成。聽損大致上可分為四種類型,它們分別是:

    傳導性聽損
    感音性聽損
    混合性聽損 (兼具傳導性與感音性兩種聽損特徵)
    神經病變 (嚴格來說,這也算感音性聽損的一種)

    在所有的聽損案例中,感音性聽損佔了90%,也是聽損最常見的形態。一旦耳蝸開始退化,它就會發生,而且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導致聽損。耳蝸是一個含有許多細小毛細胞的內耳器官。這些毛細胞能收集聲音,而且在將聲音傳到腦部之前,先判斷它的音量與頻率。這些毛細胞會隨著時間開始磨損,導致感音性聽損。當暴露在噪音以及其他巨大聲響中,會加速磨損過程。

    聽損初期的八大示警徵兆
    聽損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尤其當他們都被以某種方式表達時,更會如此。像是「聽得有點吃力」、「壓力」以及「疲勞」都屬於空泛的描述,很難讓人判斷是不是真正的聽損。感音性聽損是漸進發生的,您可能不會察覺您的聽力已經受到影響。而且它會以非常隱密的方式來呈現,讓您誤以為是別的地方出了問題。

    以下是8個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覺的聽損徵兆


    在聽了一整天的對話之後,會在身心兩方面都感覺精疲力竭。
    開始感覺跟不上與別人的對話,尤其是與一群人對話時。
    會經常要求別人一再重複剛才說的話。
    會將音樂或電視開得很大聲,且遭到別人的批評。
    開始逃避朋友聚會,以及人聲嘈雜的餐廳。
    聽不太懂某些人的說話聲音,像是女性或者小孩。
    經常聽錯某些字眼。
    很容易變得暴躁、感覺到壓力,或者無法承受噪音、聲音或巨大聲響。

    如果您正面臨這些症狀,您的聽力很有可能已經受到影響。請務必盡快接受聽力測試。若真的患有聽損,接受診斷與處置會使您的生活、工作以及人際關係都能獲得改善。

    造成聽損的原因
    感音性聽損主要是由於暴露在噪音當中所造成。包括了任何長期暴露在大聲、震耳欲聾的噪音之中。這類的噪音包括了音樂、引擎、動力機具,以及其他巨大聲響來源,最常見的問題根源來自於:擁有大音量的興趣:若您很喜歡去參加音樂演唱會、節慶活動、汽車展、射擊練習場、運動賽事、俱樂部,以及其他大音量活動的話,您很可能會面臨暴露在噪音中而容易出現的聽損問題。若是對大音量樂器或動力機具很著迷的人士,也較容易隨著時間而發生聽損。

    嘈雜的工作環境:音樂工作者、建築工人、飛行員,以及其他在嘈雜環境下工作人士,這也是為何在嘈雜環境下工作的人務必要戴上聽力保護裝備。

    生活在嘈雜的都市中:如果您生活在交通流量龐大以及人口稠密的嘈雜都市中,也有暴露在噪音中的風險。即使當您進入夢鄉或是在家中做休閒活動的情況下,也難逃這種噪音。若您又經常搭乘像地鐵這類聲音很吵的大眾交通工具的話,您所面臨的風險還會上升。所以,若情況允許,生活在擁擠都市中的人最好要戴著耳塞或者消除噪音的頭戴式耳罩。未採取聽力的保護措施:特別要指出的是,

    未採取聽力保護措施是造成聽損的最大元凶。若您打算要參加大音量的活動、從事一份聲音很吵的工作,或者經常搭乘地鐵的話,那麼您務必要去買耳塞來保護您的耳朵。即使您目前還感受不到暴露在噪音中所帶來的後果,但是它遲早都會發生。

    聽損的處置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聽損的處置已有長時間的發展,而且還在不斷地進步當中。若您是在不久前才被確診出聽損的話,助聽器是您可以考慮的治療選項。
    助聽器是最常見的處置方式。儘管它無法取代您的聽力,但是可以讓您比較容易聽得見。助聽器的技術已有很大的進展,而且很多機型都變得比以往更加小巧也更精緻,功能也大幅提升。

    若您是屬於聽度聽損,或許您可適當地改變生活型態來“克服”它. 然而您愈最早開始配戴助聽器來減輕聽損問題,您的生活品質就可能會變得更好。脫延處理聽損問題直到它惡化才去面對並不是一個好做法, 特別是您可以早一點就開始享受現代助聽器為您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預防與保護


    預防與保護是防止聽損唯一真正有效的方法。即使您的聽力已經受到了影響,但是採取種種措施來保護殘存聽力,依然能夠避免它更加惡化。
    戴上耳塞:要去看表演嗎?要搭地鐵嗎?要去上班嗎?請記得戴上防噪的頭戴式耳罩,或是耳塞。
    多做休息:如果您度過了嘈雜的一整天,那麼不妨放鬆心情,好好地享受靜謐。因為您的耳朵需要休息。
    調低音樂聲:過大的音樂聲已經成為暴露在噪音當中的一種重大風險。請稍微將音量調低,並且限制使用耳罩式耳機或耳塞式耳機的時間。
    關掉電視:如果您不是很愛看電視的話,就試著將背景噪音的來源徹底清除。限制自己待在俱樂部、音樂演唱會以及聚會的時間:視噪音的程度而定,千萬不要在太吵雜的活動中待得過久。
    定期去做聽力測試:每隔幾年,請務必去找聽覺醫學專業人士做一次聽力測試

     

    即刻預約 頌聆免費聽力檢查
  • View More 聽力與聽閾.png
    聽力專欄

    聽力與聽閾

    聽力與聽閾
    聽力,聽力限制,聽力頻率限制 一般年輕人聽到的頻率範圍從16 Hz到20000 Hz,
    有些人甚至可以聽到22000 Hz,頻率範圍和音量圖表標示出人耳聽到的頻率及音量範圍,
    從圖表裡可以了解到不同之間的區別 (例如語言,音樂,等等)



    最高的聽音限制
    當音量大到約120分貝時,耳朵會感到刺痛稱為”痛苦閾值”。 一般人不舒適閾值約在90 ~110分貝之間,
    對頻率而言,很大因素取決于年齡,小孩能聽到 20000赫茲, 20歲時大約19000 赫茲,35歲大約15000赫茲。
    在很多個案中,老人無法聽到全部高頻 。

     




    超低的聽音限制
    人耳對約3000赫茲頻率非常敏感,聽閾值約為 -3分貝,大多數語言在這頻率範圍內。 人耳聽到最小的聲音稱為”聽閾值”,一般人聽閾的頻率在125赫茲和16 仟赫茲之間,大約為-3分貝到 16分貝。
    次聲
    當頻率低於16赫茲聲音微弱時,人耳無法感知,聲音大時會有嗡嗡或震動的感覺,此頻率稱為次聲。
    超音波
    有些動物能聽到超出20000赫茲超音波的聲音,例如蝙蝠在飛翔時全部倚賴超音波來定向。


     

     
  • View More 認識耳朵構造.png
    聽力專欄

    認識耳朵

    耳朵幫助我們進行聽的工作。我們的大腦需要從左右兩耳接收聲音,再從聲音大小、音調與時間等相關資料進行比對確認,才能讓聲音成為有意義的訊息,而這些僅依賴單耳聽是不夠的。
    我們如何聽到聲音


     

    耳朵構造


     





    外耳

    提外耳構造包括有:耳殼、耳道以及耳膜。這些構造會針對聲音的不同頻率做擴大。

    耳殼可幫助收集聲波,經過耳道後再將聲音傳到耳膜。




    雲端網絡

    中耳是充滿氣體的空間,包含有人體最小的骨頭→錘骨、砧骨以及蹬骨。三小聽骨從耳膜連結至內耳。耳咽管可平衡中耳與外在環境壓力。




    用心經營

    ​在內耳,聲音是透過耳蝸傳遞,與平衡有關的資訊則經由半規管傳遞。沿著充滿液體的耳蝸內,都附有細小的毛細胞。當聲波傳來時,耳蝸內的液體移動造成毛細胞的彎曲,引發化學反應,將訊息傳送至大腦。







     



     



    如何聽到聲音
    外耳集音後,聲波沿著外耳道直至鼓膜,帶動中耳的三塊聽小骨,跟著引起鼓膜振動。鐙骨是聽小骨中最小的一塊,直接連著位於內耳略外側的前庭窗,所以,鐙骨的活動會使前庭窗跟著振動,此振動再經由內耳傳給結構精緻、形似蝸牛的耳蝸。在內耳,許多毛細胞的纖毛隨耳蝸內液體的波動而彎曲,產生神經脈衝。脈衝沿著聽神經傳到聽覺中樞,經過分析和整合,神經脈動就變成我們所聽到的聲音了。


     
  • View More 聽力新知 - 聽損的可能原因與類型.png
    聽力專欄

    聽損程度、可能原因與類型

    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有這一類問題嗎?這是聽力障礙所造成的語言交談困難。
    全球各地任何一個角落都有這樣的問題。據報導,單在美國,每年新增的聽力障礙人數就高達210萬之多。

    由於聽力損失大都是慢慢逐漸加重的,所以剛開始,自己往往不會意識到,多半是親人或好友先發現的。
    而即使注意到了,通常不是忽略掉,就是以為自己太疲勞或是講話的人含糊不清。

     

     

    若有以下徵兆表示您可能有聽力損失:



     時常聽不清楚別人在講什麼
     時常誤解別人所說的話
     時常請別人重複所說的話
     時常有人告訴您說話的聲音太大
     時常聽不清楚電視裡的對話
     接聽電話或手機時交談困難
     家人常抱怨您將電視或音響條太大聲
     多方對話感到困難
     吵雜環境中,與人交談常聽不清楚
     因為聽得辛苦,越來越不喜歡與人交談



    造成聽力損失的可能原因



    中耳炎
    遺傳
    腫瘤
    外力傷害
    藥物傷害
    器官自然老化
    疾病或先天缺陷
    長時間暴露於高噪音環境中



    聽力損失類型


    傳導性聽力損失:
    發生在外耳、中耳,可能是由外傷或疾病造成的。基本上,是指聲波由外耳經中耳傳至內耳的過程出了問題。
    譬如:聽小骨、鼓膜、前庭膜出了問題就歸為傳導性聽力損失。

    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又稱為神經性聽力障礙):
    發生在內耳或聽神經,有可能是正常的老化結果,常處於噪音環境中,或是因為內耳到大腦皮層的整個神經系統退化所造成的

    中樞性聽障:
    原因發生在中樞聽覺神經系統,可因老化、腦傷、或其他的神經疾病造成。這類的聽障常會導致聽覺記憶及理解能力的減退。

    混合性聽力損失:
    融合了前兩類聽力損失因素。

    聽力損失程度
     



    聽損程度
    聽力閾值
    聽取語音的能力


    輕度聽損
    26 - 40 dB
    可能聽得到語音,但會遺漏一部分,對短句、尾音及微弱字音的聽取尤其困難。環境的的背景噪音會讓聽覺更困難。通常建議使用助聽器。


    中度聽損
    41 - 55 dB
    可能會遺漏50%的語音,無法聽到輕柔集中度大聲的聲音,在理解語音上會有困難,特別在有背景噪音環境之下。


    中重度聽損
    56 - 70 dB
    無法聽到大多數的聲音。說話者必需提高說話音量才能溝通。需給予足夠聽力輔助,才能在團體中進行對話。


    重度到極重度聽損
    71 dB 或更差
    非常大聲的聲音才聽到。若是不透過助聽輔具或是手語,溝通會變得相當困難。





     

     

    預約頌聆免費聽力檢查

     
  • View More 聽力新知 - 聽損未處置的風險.png
    聽力專欄

    聽損未處置的風險

  • View More 聽力新知 - 好的助聽器的真正價值.png
    聽力專欄

    好的助聽器的真正價值